施明雖然出生自破碎家庭,自幼經常受父母虐打,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也沒有生活在怨恨之中。在不幸中尋找到正面意義,深知自己堅毅的性格是這樣磨練出來的。她拒絕做過去的奴隸,而且還全情投入現在的生活之中,發揮所長,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並對將來抱滿希望。
原來,快樂的人生是需要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抱正面的態度。正向心理學大師沙尼文(Seligman)在他的近作<>一書中 指出,回首過去,快樂的人是滿心感恩和欣賞,回味曾經擁有的美好經驗,就像許冠傑的歌曲代表香港光輝的時代,能勾起你我那段美妙的回憶。
可惜,許多人每天都活在痛苦的回憶之中,無論是愚蠢的失敗、至愛的分離、或失去的機會等,一是深深的自責,一是怨天尤人,頑固地執著痛苦經歷。 其實,只要我們願意以寬容的心去接受和放下,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體諒自己和別人,重新演繹。你覺得自己是不幸家庭的受害者嗎?父母並非完人,他們的 過去令他們不能正確地培育我們,關鍵是你能否寬恕,釋放心中的怒氣,因怨恨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相對於在今天的快樂又如何?沙氏認為現代人過份追求廉價不用花心思的享樂(pleasure),以為這是快樂的捷徑。其實重覆的享樂只會帶來沈 悶和不滿足的感覺。真正的滿足(gratification) 是能夠運用自己所長投身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快樂不單只是享樂,雖然享樂本身並無不妥,但以享樂為目標的人生得不到最高層次的滿足,快餐式的食物又怎會是 精品呢?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是需要努力和投身的,我們要認定自己的長處和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是你的事業、關係、理想,然後努力學習當中所需的技巧,這種快樂 才會帶來心靈上真正的滿足,研究顯示,主動參予的活動,如運動、藝術、遊戲等,都比長時間看電視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最後,對將來感到樂觀、抱有希望的人更能延伸自己的快樂,更能視現在的苦痛困難為短暫的。擁抱自信和堅強正面信念的人最能達到這點。
若想做個擁有過去、現在和將來式快樂的人,秘訣是:接納你的過去,投身於現在,和冀盼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