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長今」培養好品德

轉載自<明報生命教育3/3/2005>

近日城中熱門話題必是韓劇「大長今」,有人形容這電視劇是「阿信的故事」加「金枝慾孽」,所以能夠橫掃亞洲各地, 成為萬眾追棒的劇集,聲勢一時無兩。但我們想從另一個角度去解構這劇集吸引之處:就是劇集裏的人物忠奸分明,當中部份角色,更代表完美品格的典範,特別是 符合亞洲的儒家價值體系。雖然這些完美典範在現實生活中幾乎絕無僅有,但我們的深層意識仍然是深深的被長今和部份尚宮娘娘的美德所吸引,使她們成為我們心 目中的榜樣。

我們試從近年冒起的正向心理學對美德 (Virtues) 的研究來加以註解。正向心理學大師沙尼文(Seligman)認為,好的行為是由一個人美好的品格而來的,應該自幼培養;他及一群頂尖的學者經過嚴謹的研 究後,提出古今中外不同文化所共同推崇的六種美德,在「大長今」裡,正好看到這六種美德體現於長今和其他人物身上,讀後你可自行判斷:

(一) 智慧與知識 (Wisdom and Knowledge)

沙尼文等研究認為,人類六大美德的第一種美德就是智慧,包括對知識的追求、好奇心、創意思維、廣闊的視野及批判的 眼光,這都一一在長今身上發現。長今自幼就對知識熱熾的追求,在烹飪過程中充滿好奇,不斷嘗試,勇於創新,她成功地以礦泉水做冷麵湯底、黃牙白代替麵粉製 作饅頭等,眾人認為她有創造味道的才華,這份勇於創新的新神,正正是智慧的象徵。

(二) 勇氣 (Courage)

第二種被認同的美德就是勇氣,包括面對威嚇或危險時,仍能堅持信念。長今雖然屢遭誣告陷害,但她從未放棄自己的信 念,甚至願意犧牲性命來維護信念。另外,勇氣亦包括生命的執著與熱枕 (zest),長今為求找出元子中毒身體麻痺之謎,不惜以身犯險,嘗試引致身體麻痺的材料,顯出她貫徹始終的毅力和精神和願意的使命感。

(三) 仁愛 (Love and Humanity)

長今對四周的人流露自然憐愛和仁慈。從她為閔政浩遇襲療傷開始以至試毒救元子,我們看到她屢次為了幫助受難的人, 而不顧自己的得失安危;除此之外,對長今亦師亦母的韓尚宮,也有一份仁愛之心,她知悉長今失去味覺,也沒有因為比賽而放棄這名小宮女,不單陪她尋訪名醫, 又訓練她運用其他感官試味。這份無私的愛,符合了儒家提倡「仁義」的道德精神。

(四) 正義 (Justice)

正義便是對每個人都能公正不阿,不會因對方的背景、權勢、個人利害關係而改變立場,並能造福社群,不容忍不義得逞;這令人想起御膳房的最高尚宮鄭尚宮,她的心願就是要肅清崔氏家族世代行使權力策動陰謀的歪風,她這種為「義」而鬥爭的行為,是劇中故事吸引人入勝之處。

(五) 克己自制 (Temperance)

正向心理學發現第五個誇文化的美德就是克己自制的表現,包括謙虛、謹慎、自制、寬宏等表現,不會自高自大,恃才傲 物,目中無人,或咄咄逼人,記仇報復等。韓尚宮忍痛教訓長今,說她為了贏比賽而忘記對煮食的態度,決定派她去照顧保姆尚宮,不用她幫手。她堅忍自制的態 度,就是希望長今不要受到誘惑,起貪婪和爭勝之心。

(六) 超越自我 (Transcendence)

最後人類在不同文化下所共有的美德就是超越自我的價值。我們要對真善美執著,對上天的感恩、對將來企盼、樂觀、對生命肯定。長今自幼就學會這道理,她有清晰的使命,對生命充滿熱誠,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極之執著。

在現實中,要找到像這種幾近完美的人,確是絕無僅有。歸根究底,可能就是我們遺忘了個人品格的培育,現在或可趁著「大長今」的熱潮,與我們的下一代多作討論和反思,從娛樂中學習,令各大小電視迷,每晚也能參與一堂寶貴的德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