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列車 朝目標進發

還記得童年時的夢想嗎﹖曾幾何時你希望長大後做老師、醫生、飛機師……歲月流逝,人漸漸遺忘這些夢想,為生活奔馳,別人的期望取代了自己的渴望,目標變得模糊,生活成為習慣的延續而已。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沒有舵的船,或去向不明的高速火車,忙亂但無效。聰明的人會為人生訂下長遠的目標,他的努力都圍繞這些目標,不會浪費時間和 生命。目標是生命的最佳動力,有目標的人通常都具熱情和使命感,行動積極,生活充實。目標能激發人的潛能,使人專心致志,具有「聚焦」的力量。缺乏目標的 人,生活散漫,不集中,空虛乏力,不知為何而活。

美國加州州長兼影星亞諾舒華辛力加成功的秘訣是﹕「想像你想成為怎樣的人,然後每天活在這形象中,彷彿已是事實一般。」毛蟲蛻變為蝴蝶後,不會再想變回毛蟲,因牠已看到更高的境界。同樣,人若看到自己可成為怎樣的人,也不會留在「安全地帶」,而敢去追求理想,擁抱挑戰。

製訂目標有兩個基本原則﹕首先,目標必須符合你的需要、興趣、個性、信念和長處,但不能令你興奮及發揮所長的,一定不是個好目標。其次,你必須相信這目標是有價值和意義的。追求崇高的理想、有價值的目標,可使人活得有力而精彩,你也需要尋找令你活得精彩的目標。

有研究發現,使人快樂滿足的人生目標不外乎以下4種﹕(1)關係/親密﹔(2)工作/成就﹔(3)創造/分享﹔(4)靈性/宗教。因這幾方面最 能滿足人心靈深處的需要。相反,外在的目標,如物質、金錢、權力等,與快樂和幸福感沒有多大關連。其實,這研究結果與傳統人生智慧不謀而合﹕快樂並非錢可 以買回來的。

為人生訂立目標只是成功的一半,還須有切實的行動計劃,打造理想。英文的creation和reaction,由相同字母組成,但意義卻大相逕庭﹕前者解創造,是主動出擊,後者解反應,是被動模式。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creation還是reaction呢﹖

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 主席
湯國鈞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