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悶變成抑鬱

悶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令人對事情或別人失去興趣,無法在參與的過程中,繼續找到有意義和愉快的感覺。每個人也曾經歷沉悶,不少人看文藝片會感到情節很慢,氣氛很納悶,這是短暫性的,這是因情況而產生的沉悶情緒 (Situational Boredom);但有些人終日也感苦悶,這種長期性的悶 (Chronic Boredom),可能是對日常生活、身邊的人和事,失去興趣和驚喜,你有以下類似的感受嗎?

「返學都唔知為咩?上堂悶死人呀!」
「返工好悶呀!每天的工序都一樣,做多做少都無分別!」
「我覺得同呢個人相處好悶,他從不給我驚喜!」

當人有長期性沉悶,他永遠也會歸究外在環境或其他人,引致悶的出現,同時他亦可能出現一些相關的徵狀:

  • 經常打瞌睡,很易疲倦
  • 欠缺動力和沒有心情工作,寧願選擇不停睡覺
  • 失去對目標或計劃的追求
  • 對現實不滿,但未必找到明確原因
  • 嚮往浪漫,沈醉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
  • 借助煙、酒和藥物減低失落情緒
  • 若情況持續,有可能發展成抑鬱症


苦悶的危機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資料,苦悶和抑鬱症共同的徵狀包括:

  • 不良的睡眠和飲食模式
  • 失去愉快的情緒
  • 欠缺人生目標

縱使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但抑鬱症情況遠比苦悶嚴重,患者會有自殺的念頭;苦悶不一定令人有抑鬱症,但當人常常說悶,這正反映了他此際感到心靈空虛,又缺乏人生目標和動力,尤其青少年和長者,語言間流露苦悶的情緒,或許背後隱藏著厭世的意思,故此我們不要看輕苦悶帶來的問題。

青少年最怕悶,若他們找不到清晰的方向和挑戰,有可能驅使他們沉迷在自己喜愛的事情上,例如打機、追捧偶像等。成年人若覺得工作苦悶,嚷著要轉工,間接影響工作熱誠,也會令工作效率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