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悶不太難

為何我們不能忍受苦悶?

有一個實驗,讓嬰兒看黑白格仔圖案,他觀看九格的時間會比四格的長,因為所給予的刺激感會較多,人本身極需要轉變來刺激自己,若失去變化,苦悶的感覺便會出現。而且根據很多實驗證明,人天生充滿好奇心,好奇形成推動力,幫助我們尋求事物的真相,讓我們有目標向前。

但你或會奇怪,學生上課有很多事物待他們學習和發掘,為何他們仍抱怨?人的好奇心是選擇性的,相同的內容,有人覺得有趣,有人覺得苦悶;加上當人發現每天發生的事,已經是預計之內,習以為常的話,他們便會欠缺求知慾,因此,學生很早已覺得單向式學習,十分苦悶,而且他們對內容有很多不明,久而久之,便不打算理會,選擇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有興趣的地方。

另一種情況是,當人的智慧和能力,遠超於他需要應付的事情和環境時,苦悶難免出現。一個大學畢業生只擔當一份中五程度的工作,他覺得壯志未籌,轉工的機會自然很高。

苦悶的殺手

創意 每天返工、放工、回家、休息,苦悶是環境造成的嗎?沒有人強迫你過刻板的生活,你可以嘗試列出一些可行又有趣的事情,然後每隔一段 時間實行,舉例:每天替子女溫習,令你失去私人空間,那便安排親友幫忙照顧,每月抽一兩天和伴侶看電影或到郊外去,你不願意去做,苦悶自然跟著你。
目標 留意自己還未好好發揮的能力,為自己定下短期和長期的目標,朝著清晰的方向前進。有不少婦女烹飪和布藝了得,可替長者添新衣、為社區中心義務弄食物,甚至開班授徒,為自己尋回樂趣。
忍耐 達成目標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一個愛美的青少年,理想是成為髮型師,他要當「洗頭」至少兩三年時間,若一點忍耐也捱不過,目標便會被苦悶拖垮。你可以告訴自己:「悶是暫時性的,我要忍耐,成果正等著我!」
知足 不少人埋怨自己的另一半欠缺情趣,又愛跟別人的作比較,遺失了欣賞的眼睛。請你現在用一張紙寫下你自己真正最在意的「十大重要事項」,你會發現令你在意的,還是你現在擁有的事,那麼,何必去想像或比較自己沒有的東西呢?「知足者貧亦樂,不知足者富亦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