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以外的滿足

快樂貼士:第一部曲

很多人認為物質的享受可能是快樂的泉源,那麼你要賺多少錢、擁有多少財富才能感到滿足?人是這樣的,當你達到目標 之後,野心和貪婪又開始蠢蠢欲動,渴望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及財富。當你擁有財富之後,又會追求其他別的東西。研究顯示,金錢以外的因素,如融洽滿足的家庭 生活、親密朋友及參選自己喜歡的活動與愉快情緒有著很大的關係(Myers, 1993; Myers & Diener, 1995; Veehoven, 1998)。

事實上,快樂不只是因為財富的累積。快樂,因為知足;快樂,因為能細味享受生活的樂趣,如與家人及朋友相聚的時間。一個香港 心理學會的調查報告顯示,近年在金錢上花費最多的人,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質素往往最差。其原因是因為經濟環境變差,即使你如何了得亦不能改變經濟環境,專注 金錢上只會增加自己挫敗感和無助感。另一個英國的研究顯示,收入偏低的人明顯地比高收入人士工作得快樂。主要原因是他們選擇低薪但工時較短的工作,以換取 較輕責任和壓力,以及更多時間與朋友及家人相聚。

相反,花費較少的人,整個生活質素都明顯比較好。他們在財務上有更多的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是一主觀感覺。肉體及物質的滿足很容易感覺到,心靈上的快樂則是非筆墨言語所能形容。那種愉快的情緒源於很多事情,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朋友的一句安慰,上司的一句稱讚,一個微笑,也足以令人微笑,感受到溫暖幸福;即使是一個貧窮的家裏,共聚天倫也是很快樂的。

所以,快樂不在於物質的擁有或外在環境因素,富有不一定快樂;快樂是需要自我努力而達到的,自己擔當著主導的角色,不會因為別人或物質而帶來直接的快樂,只有自己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