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怯場

什麼是怯場?

當你要在別人面前表演或做一些事情時,怯場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現象,不要過份自責,緊張和不安的感覺和狀況。

怯場分思想和情緒兩方面的反應,通常怯場的人在面臨「出場」,例如考試、面試、表演、演講、工作匯報和拍拖之前就已經有:

1. 許多「事前性焦慮」,腦海中可能充滿憂慮和負面的想像,例如假設「出場」時表現不好或被人取笑、批抨、攻擊等尷尬場面。
2. 恐懼的感覺因為缺乏安全感,感到安全被威脅,被傷害的憂慮。
3. 「面子」問題 – 中國人面子很重要,掉面有時感到比死更慘,怕失敗後在人面前掉面。
4. 懷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缺乏自信、擔心自己應付不來,當眾出醜。
5. 感到這次的「出場」是一場考驗,若果失敗,後果會非常嚴重,甚至無法挽救,所以自然極之緊張恐懼。

情緒方面的反應

從了解大腦的結構和功用得知,大腦中的新皮質(cortex)是負責思想的部份,大腦的情緒中樞是杏仁核,位 於腦幹之上,這是我們腦裡的警報系統,對從外界接收到的訊息,作即時的反應。有危險的成份存在,就會即時作出恐懼的反應,發出警報訊號,刺激腦部進入警戒 的狀態,刺激腎上腺素上升、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肌肉拉緊等、準備隨時應付危急的情況。

可是大腦的舉報系統往往可能過份敏感,有警鐘誤鳴之嫌、令到負責思考功能的大腦組織新皮質也發揮不到思考的作用,所以很多人的經驗是當感到怯場時,腦海會一片空白,不能清晰地思考。所以當一個人怯場、甚至去到恐慌的狀態時,是很難用理智去控制自己。而且杏仁核也是我們大腦中情緒記憶的儲存庫,所以,如果以前你曾經有過一些恐怖的經歷,這些經歷的情緒部份就會儲存在杏仁核裡,一當你遇到一些稍為類似的經歷時,杏仁核就會發放以往慘痛的情緒記憶,令你感到莫名的恐懼,像是不受控制似的。

例如患有社交性恐懼的病人,青春期時被老師同學當眾恥笑和責備,當眾出醜,那麼長大後在一些當眾的場合,便會產生類似的害怕感覺。

你容易怯場嗎?

怯場與否與自己的心態和現實環境都有關係。如果那些人常覺得別人用批評挑剔的眼光看自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或者很害怕失敗的嚴重後果,自然會較易怯場,或者童年有過經常和深刻的被嘲笑、批評的經驗時,對日後也有影響。

現實方面,如果常被上司、同事、同學批評,例如一個歌星常被觀眾「柴台」,也會做成所謂陰影,做成惡性循環。下一次出場時,會更加緊張,滿腦子都是上次被柴台的經驗,想討好別人。